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土茯苓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
2020年11月25日
来源: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0年第10期
作者:徐炎 韩晶 任晓婷 王雷 王钇 刘良 姚博 王中天 孙丽平
责任编辑:admin
摘要: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土茯苓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。
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土茯苓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。
方法 使用 TCMSP 数据库,OB、DL 为指标筛选土茯苓的活性成份及靶点,使用 uniprot 数据库转换为基因 Symbol,genecard 获取疾病相关基因并与土茯苓靶基因取交集,string 网站构建蛋白互作网络,使用 R 软件进行 GO 和 KEGG 分析,Autodock Vina 软件进行分子对接。
结果 土茯苓 12 个活性成份、对应 145 条基因 Symbol。 共有 5 个核心成份和 5 个发热核心靶点。 土茯苓或可调节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、EGFR抑制剂的耐药等,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成份和核心靶点具有强烈亲和力。
结论 柚皮素、β-谷甾醇、槲皮素、薯蓣皂苷元、豆甾醇为土茯苓治疗发热的物质基础,主要作用靶点为 IL-6、EGFR、 CASP3、MYC 和 VEGFA。
阅读原文: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土茯苓治疗发热的作用机制.pdf
上一篇:关于HE染色,你可能不知道的真相!(文末有福利)[ 11-24 ]
下一篇:免疫研究领域热门基因之IFNAR1[ 11-25 ]
相关文章
- 没有相关内容!